请输入关键字
Menu

生态农业

打印
字号:
2019.10.11

朗诵:王宝英

  20世纪20~30年代,在西方发达国家兴起的生态农业成为世界各国农业发展的共同选择。实际上,我国先民在生态农业方面已经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嘉湖地区的农牧蚕鱼系统和珠江三角洲的桑基鱼塘系统,就是最有代表性的生态农业的典型。

  明代中期,江苏常熟有一个叫谈参的人,他将洼地挖成鱼塘用来养鱼,挖出的土堆成堤岸种果树,鱼塘边上还可以种茭白等水生蔬菜,鱼塘的上面架起猪舍养猪,猪粪直接掉入鱼塘喂鱼,堤岸外的农田种水稻,通过鱼塘的排水和灌溉,可以做到旱涝保收。这种方法很快就在地势低洼的太湖地区发展成为利用当地独特的自然环境创造了农、桑、渔、畜精密结合的农业生态系统。珠江三角洲地区随着养蚕业的发展,将洼地挖深,泥覆四周为基,中凹下为塘,基上种桑树,塘中养鱼,桑叶喂蚕,蚕屎作为鱼的饲料,而塘泥又可以作为桑树的肥料。通过循环利用取得“十倍禾稼”的经济效益,这就是著名的桑基鱼塘。后来农民又在这一基础上发展了蔗基鱼塘、果基鱼塘、菜基鱼塘等。这两个地区经营方式的共同特点是:一是充分利用水面养鱼增加收入。二是大力发展蚕桑业,缓解了人多地少的矛盾,也促进了商品经济的发展,这就是生态农业的所取得的包括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在内的综合效益。

  其实早在汉代,我国先民就在稻田中放养田鱼,开始了生态农业的早期实践,田鱼可以吃掉稻田的杂草和害虫,鱼粪可以作为水稻的养分,鱼在田中游动增加空气流动,有利于水稻的生长。时至今日,云南、贵州地区的先民们还会在田边的水池子中养鸭子,这些鸭子能到稻田中吃掉害虫和杂草,鸭粪直接肥田,这样不仅有利于水稻的生长,也是一种生物治虫的手段。

  生态系统中一个生产环节的产出是另一个生产环节的投入,使得系统中的废弃物多次循环利用,从而提高能量的转换率和资源利用率,获得较大的经济效益,并有效地防止农业废弃物对农业生态环境的污染。研究表明,农业生态系统中的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把太阳能转化为生物潜能。供人类直接需要的占净产量的20%,其他的副产品转移给养殖业(畜禽和鱼类),转化为动物性产品(肉、乳、蛋、皮、毛)。动植物的代谢物、残骸及凋萎物投入土壤,被土壤微生物分解为营养元素,被植物吸收。

  如今生态农业已成为建设具有我国特色的现代农业的必由之路。我们应当从先民千百年来积累下来丰富的生态农业实践经验中吸取营养,更好地发展现代农业。